自动驾驶卡车,该驶向何方?
来源:钛媒体APP    时间:2023-08-01 12:37:15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技术上。


(资料图)

擎天智卡倒了,Waymo自动驾驶卡车项目也停了。

再往前数,阿里大蛮驴项目、Locomation、Embark、图森未来……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在2023年的上半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

这些或关停或倒闭的公司,有老玩家,有新公司,但同时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是,都是以干线物流为主要场景进行自动驾驶的尝试。

但他们的遭遇并不让人意外,与Robotaxi一样,干线物流要面对的是公开道路,当下的技术水平还无法满足开放场景下的落地应用,本质上这波寒潮,否定的不是干线物流,而是公开道路。

所以这里的问题是:

自动驾驶卡车,有没有可行的落地方式?是像乘用车一样,从面向卡车的ADAS渐进到高阶自动驾驶,还是说从源头找问题,退回到更简单的封闭/半封闭场景?

自动驾驶卡车受阻,干线物流场景成重灾区

项目推迟、裁员、倒闭……很难想象,这些灰暗的关键词会在短时间内占据全球的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倒霉蛋不仅有头部老玩家,也有成立不到2年的创业新星。整个行业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时间从现在向前回溯,最近传来消息的是自动驾驶头部公司Waymo,7月27日,Waymo宣布推迟自动驾驶卡车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时间,缩减在该项目上的研发规模。

Waymo发言人Katherine Barna表示,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可通用的自动驾驶平台Waymo Driver,卡车的自动驾驶将会在时机成熟时再重新开展。时机何时成熟?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伴随Waymo的这一决定,其卡车项目也进行了小范围的裁员。事实上,Waymo自动驾驶卡车项目的裁员行动从今年年初就有消息传出,最近的决定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Waymo之前,国内相关赛道也迎来变动,今年6月初,有媒体曝出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联合创始人兼CTO孙又晗已经离职,与另一位联创潘震皓分道扬镳。没过多久,市场就传来擎天智卡进入实体清盘程序,业务接近停摆,员工悉数遣散的消息。

擎天智卡的背景人们并不陌生,两位核心创始人均出自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项目,2021年离开小马后旋即在当年11月成立擎天智卡,紧接着又在去年1月拿到五源资本一笔千万美元级的天使轮融资。

但自此之后,擎天智卡再无融资的消息传出,反倒是和前东家小马智行陷入官司纠纷,虽然双方事后和解,只不过和解之后,擎天智卡也走向终点,享年1岁半。

这家明星公司的夭折,不管与小马智行的官司有没有直接关系,在业内人看来或许并不意外,因为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个赛道上的坏消息太多了。

时间再往回溯,今年5月份,阿里自动驾驶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整体并入菜鸟,达摩院本身不再保留自动驾驶业务和团队。

不过,菜鸟并非完全接收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准确来说,应该是保留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小蛮驴,裁撤面向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卡车项目大蛮驴。

除了这3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国外同一赛道的公司Locomation和Embark也相继宣布大规模裁员和倒闭,图森未来在经历人事震动后,近期也传出出售美国业务,撤回国内发展。

行业遇冷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上,行业的人事变动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仅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千挂科技CEO陶吉、擎天智卡CTO孙又晗、原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陈俊波都相继传出离职。

梳理完近期自动驾驶卡车行业的变动之后我们发现,这些传出负面消息的公司,业务无一例外都集中在涉及开放道路的干线物流场景。

而另一端的封闭/半封闭场景,比如港口、物流园区、矿山等,却颇有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意味,包括卡睿智行、斯年智驾等,都频频有融资消息传出。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干线物流场景的卡车自动驾驶就不行了?

干线物流,为什么不行?

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动驾驶卡车的热潮要晚于Robotaxi,在2019-2022年的几年中,市场对于自动驾驶卡车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整体看好。包括Waymo Via卡车项目、阿里大蛮驴、小马智卡等,几乎都是在这几年中相继投入研发的。几乎也是在这个时间内,像赢彻科技、擎天智卡、行猩科技这些业内的代表性公司,也都在这几年相继创立。

行业迎来爆发期,资本也持乐观态度,到2021年,业内的投资热潮来到最高点,据《赛博汽车》统计,仅这一年干线物流相关的自动驾驶赛道就发起8起投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37亿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按当年央行中间价计),最大的一笔来自图森未来IPO的13.5亿美元。

到2022年,受整体大环境影响,干线物流相关企业拿到的资金不多,但也有7起融资。

资本为何看好?

在当时来看,在业内的普遍认知中,自动驾驶卡车在干线物流场景中的应用,有2个天然优势:

首先是有需求,这里的需求一个是基础的市场规模,行业普遍估计,国内干线物流市场规模每年在3-5万亿元左右,可挖掘潜力巨大。

而与之相应的是,货车司机的人力缺口不容乐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货车司机年龄集中在36-45岁之间,占被调查货车司机的48.68%,占比与上年持平;46岁以上司机占比为33.84%,较上年增加较多。35岁以下的年轻司机仅占调查样本的16.14%,较上年减少近8个百分点。

这是行业整体的情况,具体到企业,有业内人士告诉《赛博汽车》,国内某头部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近年平均年龄增加0.8岁。

也就是说,目前行业的状态就是,老司机不断变老,终有一天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新手司机并没有完全补上,存在很大缺口。

所以,市场需要自动驾驶来进行劳动力的“补位”。

其次,场景相对简单。干线物流面对的场景大多为高速公路,相对于城市开放道路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的落地。所以当时业内一个主流的看法是,Robotaxi的落地可能比较远,但把场景缩小在高速公路上,落地会更快。

有需求,有实现的可能性,彼时业内对干线物流场景下卡车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乐观估计在2024-2025年。

但问题在于,几年过去,这个赛道的落地远远不及预期,各家公司的进度普遍还停留在若干条非连续的高速测试区,商业化运营几乎没有。

问题的源头出在技术上。辰韬资本告诉《赛博汽车》,干线物流卡车自动驾驶迟迟无法落地,问题还是出在技术上,即自动驾驶无法满足这个场景(高速公路)的需要。这一波干线物流卡车自动驾驶寒冬针对的不是干线物流,而是公开道路。

与Robotaxi面对的问题一样,只要自动驾驶开上公开道路,就有非常多的Corner case需要去解决。

另外,相比于乘用车,卡车因其尺寸大,质量大,会对传感器造成一定的阻挡,制动距离、转向角度等等问题,也会给系统的规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斯年智驾CEO何贝也向《赛博汽车》表示,干线物流当前的前景还不是很清晰,短期内大概率不会投入资源开展这块业务。

总之,当下干线物流卡车自动驾驶所面对的情况是,需求确实存在,但一开始对技术的估计过于乐观,钱烧的差不多了无以为继。

结局显而易见。

城市NOA下一战,兵贵神速

一个相似的解法,Robotaxi企业已经给出来了,从量产高阶驾驶辅助做起。

但这套解法对于卡车自动驾驶公司可行吗?

辰韬资本认为,不太行,因为卡车与乘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具体来讲,乘用车具备一定消费升级的属性,消费者愿意花额外的钱来为高阶驾驶辅助买单,因为这项服务可以为其带来舒适性的享受。

但卡车的工具属性更高,购买车更多是希望通过这辆车来赚钱,那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智驾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卡车的高阶驾驶辅助需求就非常靠后,甚至没有这个意愿。

卡睿智行也认为,卡车受众卡车受众对于成本更加敏感,对于他们来说,高阶辅助驾驶并不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吸引力。新能源+自动驾驶的成本优势对于业主(包括司机和B端采购方)来说则更具吸引力。

既然这个答案抄不动,那就换个思路,我们在前文讲,这波干线物流卡车自动驾驶遭遇的寒冬不是干线物流的问题,而是技术无法满足公开道路。

所以最终,至少在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场景问题,即从公开道路转换到封闭/半封闭场景,比如园区、港口、矿山、短途封闭的点对点货物集散地等等。

这类场景的特点是,相对封闭,不同项目的相似性高,采图不存在政策阻碍,做泛化更容易,自然的也就更容易商业化落地。

这类项目的进展目前已经有了很多可借鉴的案例,比如厦门港、太仓港、满都拉口岸等水陆港,都已经有项目投入运营。

酒泉至明水自动驾驶货运专线(煤炭专线,封闭高速)上投入了测试性运营,参与设计及运营的是以园区自动驾驶为切口的卡睿智行。

体现在投资上,近期以封闭/半封闭场景作为切入点的卡睿智行、斯年智驾、飞步科技等都获得了资本的认可,拿到融资。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获取订单获得营收,另一方面也能退一步在更为简单的场景中做迭代,为开放道路做准备。

这也算是另一种“渐进式”自动驾驶落地路径吧。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河咨询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