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有护士还得请护工?这一情况或将改善_天天观天下
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3-06-25 10:53:37

护工费成一些家庭沉重负担

图源中国政府网微信


【资料图】

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感受。

2010年,原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2020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提出,护士资源不足时,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用配备一定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并按照要求加强规范管理。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行动计划提出4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

就护工的废存问题,记者进行了再调查。

记者今年6月初走进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骨科病房,此时的李文昌正在病房排队等待做手术。护工是他的儿子李铭轩(化名)花钱请来的。

在李铭轩看来,照顾父亲,这位护工还算用心,但他心里仍有不快:“最近3个月,我父亲在几家医院辗转住院大概70天,经过医保报销后自付医药费1万多元,而护工费比医疗费还高,支付了1.7万余元,这对我们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李家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采访了解到,囿于我国护士数量不足,除传染病病房等一些特殊病房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士承担外,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时,主要由家属或自聘护工承担。有的医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护工;有的医院没有相关合作,家属得自己找护工,护工来源有护工服务公司、家政公司以及单干的护工。市场化的护工费用,通常在一天两三百元甚至更高。

受访专家认为,在护士资源难以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为解决患者住院陪护难题,落地医疗护理员制度未尝不是一个解决方案。未来应该尽快出台配套制度,解决护理服务的付费难题,建立护理费用各方共担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员制度,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

患者住院不能自理

无奈付费自聘护工

根据李铭轩提供的医疗单据,他父亲此次住院20天,向B医院支付医疗费1.8万多元(自付6000多元),其中护理费(费用既包括临床护理,也包括生活护理——记者注)520元,即每天26元。住院同期,他支付护工费4800元,是医院护理费的9倍多。

“从3月31日起,这名护工就一直陪护我爸,截至6月9日,我们已经支付了1.7万余元护工费。这笔钱已经远超经医保报销后我们自付的医药费。”李铭轩说,“父亲住院期间,已经向医院交纳了护理费,为何还得自聘护工并承担这么大一笔护工费?”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王霞(化名)不但觉得护工费“太贵”,还对医院“强行推荐”护工感到不满。今年4月,她骑电动车下班,在路口被一辆轿车撞倒,腿骨骨折。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手术后请了5天护工,“在这家医院住院,如果患者手术后不能生活自理,医院要求患者聘请与医院有合作的第三方机构的护工,不允许我们自聘护工,也不许由家属陪护”。

护工的费用为“一对多”每天200元,“一对一”每天320元。“我选了‘一对一’的,除了护工费之外,我还需要每天给医院交纳25元护理费。”王霞说。

记者根据某社交平台上患者上传的数据统计,各地“一对一”护工费大多是一天两三百元,也有一天三四百元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因病住院一个月,除了正常交纳护理费之外,护工费支出大多在6000元至9000元之间。

护工入职门槛偏低

培训走过场不规范

采访中,多名患者和家属向记者吐槽,花大价钱请了护工,可对方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却让人无语。

去年年初记者采访北京市民肖华(化名)时,她正在为姥姥住院期间被护工虐待而鸣不平。

没住几天院,姥姥嚷着要出院。“说护工对她特别凶,嫌她胖,帮她翻身时特别用力,还使劲儿打她。”肖华说,看着姥姥两只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全家人都很愤怒,赶紧拍下视频和照片,找院方交涉,院方给了护工所属公司的电话号码,让家属直接和对方协商。

与此相比,护工护理能力不足则是一个更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在天津某三甲医院从事10余年护士工作的宋佳明(化名)告诉记者,很多护工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比如病人术后翻身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随便翻身,有的护工不懂,病人提出要求就给翻身,这可能会造成伤口破裂,严重的还要进行二次手术。

“护工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相对容易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传染病的高危人群,但他们普遍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缺乏认识,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宋佳明说。

记者采访发现,护工群体之所以护理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差,与其入职门槛低、培训不规范等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拨打网上护工招聘电话了解到,一些护工平台对护工的招聘条件设置得很宽泛,不限学历、无需相关经验,年龄最好是四五十岁,能吃苦耐劳即可。

而接受过培训的护工称,很多培训就是走过场。

有护工说,上岗前家政公司对其进行了培训,培训形式是让自己看视频讲座;还有护工说,家政公司发了本有关护理的书让她看,就算是培训了。

医院护士资源不足

长期存在巨大缺口

实际上,按照原卫生部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护士应当按照护士条例和护士守则等规定,全面履行义务,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

但现实中,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传染病病房等一些特殊病房,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士承担外,其他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护理的,主要由亲属或护工承担。有的医院与第三方护工机构合作,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有偿的生活护理服务;有的医院没有相关合作,家属得自己找护工,护工来源有护工服务公司、家政公司以及单干的护工。

作为一名从业10年以上的护士,宋佳明很清楚护士的职责,但科室里的护士太少了,“根本忙不过来”。

她所在的科室有53张病床,每年收治需要动手术的病人上千名,而护士加上护士长才12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要求,床护比(医院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她们科室未达标。

另外,患者“看不见”的是,一方面,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床老年人数量增多,失智失能、重症老年人增多,临床护士往往更多关注危重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我国的护士数量确实太少了。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

在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一位教授看来,根据《意见》的指标计算,我国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注册护士缺口达350多万人。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说,医院目前的护理资源难以满足患者需要,护士应对医疗护理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让护士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职责。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医院床位数与护士比应不低于1:0.4,即一个病区如有40张床位,护士应不少于16人,但现在很多医院的护士配备基本低于这个数。她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医院病区有几十名患者,仅有两名护士值夜班,“护士跑不过来,有时候甚至不敢新收病人”。

在姚淮芳看来,导致目前护理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医院护理编制人数不足;护士待遇低,工作量大、需要值夜班、发生医患纠纷概率大,有时不被病人和病人家属尊重,很难吸引年轻人从事护理职业;护士对专业技术的追求和职业荣誉感严重缺乏,每年都有一部分护士从护理岗位流出。

护士护工的错位不正常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推进,在迅速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护士数量明显不足情况下,护工成为了“香饽饽”,但未获资质、责任不明、权益难保障等问题,也暴露出护工混乱管理的弊端。

护士,护工,尽管都姓护,但身份大不同,一个属于医院,一个属于第三方机构,护工通常由跟医院合作的公司派驻。由此带来的差别是,患者家属请护工,支出不菲,请一个护工每天花费要两三百元,还不能使用医保报销,确实是患者的不能承受之重。

护工,护了谁?护理费都落了谁的口袋?如果不能厘清这些问题,护工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就必然受到质疑,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解决相关难题,患者的获得感就会被剥夺,医疗改革的成果也可能被蚕食。

护工屡屡被卷上风口浪尖,问题出在哪里?当前,有必要捋清四组关系。

其一,标配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关系。如果护工提供的服务确实是增值的,远远超过了医院提供的标配服务,患者花钱享受到了高标准的优质服务,这钱花得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上,有的患者愿意掏钱找专业人士“照顾”,以期更有尊严,这很正常。护工这个工种确有存在之必要。

问题是,在一些医院,很多本该是护士干的活,都推给护工,让患者家属掏钱请护工,护士俨然成了甩手掌柜,“除了输液、分药、测量体温,啥也不干”,这很不正常。当然,板子不能打在护士身上,而应追问医院本该提供基本的标配服务,为何偷工减料?本该善待患者,让患者享有应有的待遇,为何还让他们花钱找护工?

其二,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关系。正常情况是,护工提供了优质服务,收费就该高一点,但现实情况是,护工收费高,服务却跟不上。更可怕的是,护工不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还虐待患者,这种错位,太不正常了。

其三,监管与行业野蛮生长的关系。毋庸讳言,近年来护工行业获得飞速发展,可以说哪一家医院都有大批护工存在。护工的应运而生,确实满足了社会发展要求,但是入职门槛低、专业素养差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记者随机联系采访10多名护工发现,从未接受过任何护理培训的有3人,有的人昨天还在工地打工,今天就转行做护工了。试想,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有,基本的专业素养都不具备,如何从事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

其四,涉嫌利益输送和垄断等问题。有的医院同护工管理公司签有协议,患者在医院住院只能选择医院指定公司的护工,不能私自外带护工。很多护工管理公司与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事和财务等方面很难把医院和护工管理公司区分开来,导致护工行业几乎是医院垄断,缺乏有效竞争,护工的规范管理和对护工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也难以实现。

无论入职门槛低还是专业素养差,都暴露出整个行业缺乏规范,也折射出监管存在缺位的现象。按说,护工并非新兴行业,发展历程至少走过了二三十年,为何仍然显得很低端?一方面与医院放任自流有关,另一方面也有监管缺乏力度有关。

显然,要解决患者的痛点,纾解公众对护士的不理解、对护工的“偏见”,最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共识,实现多赢。当前,应尽全力化解护士短缺的现象。2020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2.5-3:1。有朝一日护士供应充足了,也要督促医院担起责任,不让护士当甩锅侠。

同时,应加强对护工的监管,着力消除入职门槛低、专业素养差等乱象。护工跟生命打交道,如果缺乏责任心,缺乏基本技能,后果不堪设想。关于护工的管理,相关部门早有要求:护工由护理部统一管理,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具体负责护工的工作安排和质量监督;医院要建立护工工作制度,加强护工质量监督和管理;严格界定护工工作范畴,护工不能从事护理技术性操作和危重病人生活护理;严禁以护工代替护士的工作。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护士都是尽职尽责的,而从整体看,很多护工都值得信赖。但是,个别害群之马确实影响整个行业发展。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设计为切入点,寻求高效的治理之道,平衡多方正当利益,才能早日解决这个存续良久的难题。

期待“无陪伴”病房为患者减负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康复作用巨大。不少患者不理解,医院不是已经有护士了吗,为啥还要请护工?从我国医疗机构的现状来看,虽然护士的工作职责里面确实包含了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但是,我国注册护士总量严重不足,护士应对医疗护理都相当吃力,更别提生活护理了。通常一旦家里有人生病住院,要么是家人请假照顾,要么只能请护工。

护工问题受患者诟病已久,不只是价格贵,一般医院每日护理费用是30元左右,而护工每日的费用几乎是医院护理费用的10倍,而且,许多护工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岗前培训形同虚设,护理质量良莠不齐,护工护理不当或是虐待老人的纠纷不时见诸报端。请护工就如同开盲盒,请到不称心的护工不省心反而添乱添堵。

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当然希望由医院来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更专业也更让人放心,哪怕适当提高护理费标准也可以。在实践上,福建已开始组织实施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所谓“无陪护”并非无人陪护,而是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在护士指导和管理下,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以“一对多”模式提供有关陪护和生活照料服务,不再由家属或护工专门陪护。

期待试点医院能尽快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动医疗护理员制度落地,让“无陪伴”病房为患者及家属减负。

医院配备护理员是破局之道

在医院护理资源得到补充之前,破局之道在于医疗护理员。

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况,扎实做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等,夯实基础护理质量。

记者注意到,根据这份通知,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用配备一定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并按照要求加强规范管理。同时,要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职业守则,定期进行培训和服务质量监督考核,规范服务行为。医疗护理员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

这意味着,护士数量不足时,并非只能由家属自聘护工填补空缺,还可以由医疗机构直接配备医疗护理员。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其中的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方面,提出“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目前护理资源不足、患者陪护难的状况下,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很有必要,其积极意义是能在短期内缓解目前护士无力承担患者生活护理、患者家属为陪护身心疲惫的两难局面。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告诉记者,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护理员队伍是可行的,也是好办法,可以改变医院里单纯由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的模式,增加为护士+护理员两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实际上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床护比,增加了护理资源。

某省护理类职业院校一位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由医院建立医疗护理员队伍,招聘培训医疗护理员,有助于解决包括护理专业学生在内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他们经过培训进入护理岗位后,有助于优化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结构,充实临床护理人员,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情况是,除了个别地方外,医疗护理员制度迟迟没有建立,实际填补护士资源空缺的仍是护工。

在姚淮芳看来,背后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如果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不能明确分开,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的职责就难以划分清楚;另一方面,医疗护理员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后,如果需要纳入医保支出范畴,相应医保支出也会增加,依据目前医保状况,很难全部支持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费用。此外,护理员队伍从哪里来也是一个问题。

前述某省护理类职业院校副教授认为,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多数医院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医院考虑到自身运营问题,大多数会将医疗收入购置大型的医疗设备,对于护理工作的投入随之减少,导致医院出于利益约束不愿掏钱聘用医疗护理员。

在她看来,从配套制度的角度看,目前医院收取的护理费包含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只有生活护理,还包括护士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更换床单、转运患者、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标准非常低,不足以补偿护士的人力成本,同时国家医保制度也是医院推行医疗护理员制度的障碍,医疗护理员的费用支付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启动,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善——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行动计划提出4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

其中明确,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为其负责。

根据行动计划,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要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

具体来看:

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

(一)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为其负责。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

(二)加强基础护理。

(三)注重沟通交流。

(四)强化人文关怀。

(五)做好健康指导。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

(六)加强巡视观察。

(七)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八)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九)提升中医护理能力。

(十)切实为护士减负。

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

(十一)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

(十二)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

(十三)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十四)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十五)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十六)加强护士人力配备。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要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

(十七)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十八)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

(十九)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

(综合来源:法治日报、广州日报、人民网、中国政府网微信、国家卫健委)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河咨询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